English

伊沙为什么骂名人

1999-05-20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华子 我有话说

伊沙,诗人。著有诗集《饿死诗人》、《一行乘三》、《野种之歌》,评论集《伊沙这个鬼》,小说集《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》,杂文集《一个都不放过》等。伊沙90年代初崛起于诗坛,创作兼及随笔和小说,其批判性的创作在当代文坛和广大青年中引起反响和争议。其作品《一个都不放过》中对当今有影响的几位名人进行了较为尖刻的批评,在传媒圈里引起不小的波澜。有人说,伊沙靠骂名人而出名。近日,伊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。

记:有人说你骂人一个都不放过,真的吗?

伊:我不该放过的一个都没放过。

记:那什么是该放过的,什么是不该放过的呢?

伊:主要是看人的东西吧。我作为一个精神消费者,读了别人的东西后,有感觉的话,应该把它写出来。因此,我不该放过的一个都没放过。

记:在写出来时,你带有理性色彩吗?

伊:当然。

记:但有时,看上去有点像骂街。

伊:这主要是个人的风格问题,但它背后的大背景是用理性来支撑的。

记:你是指理性支撑你去骂人?为名、为利,还是别的什么?

伊:这说不清楚。但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。

记:有位叫赵亚虎的读者在消费你的精神产品后,向法院控告你的是精神伪劣产品,你怎么看这件事?

伊:我还没有接到诉状。我在媒体上看到,听到过。好像最早也有你们《生活时报》。主要有两点:一是我的书封面的宣传语有些话伤害了他,误导了他。宣传语应当是出版社和出版人的权力而不应当是我写作的问题,对此我不关心。第二他说我在文章中把自己跟鲁迅等大师并称,但实际上没有,我只是涉及了这些人,涉及并不等于并称。我也涉及到王小波、王朔他们。

记:你喜欢你看过的王朔小说吗?

伊:喜欢。他在这20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,起到革命性的意义,他改变了以往僵化的语言,使汉语言多元化发展,其中北京青年中比较流行的新北京话也受王朔的影响。

记:那你做小说受王的影响吗?

伊:没有。但有些人想象中觉得我受王朔影响。

记:你对你的小说、诗歌,以及被人称为另类的杂文,也就是你骂人的那些文章,哪个更满意?

伊:当然是诗歌。

记:你的作品很媚俗。

伊:我想你刚刚听了我的诗,媚俗吗?

记:与众不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哗众取宠。你对人总是采取批评的态度,你不害怕吗?

伊:也有点后怕,但后怕很快就忘了,又会继续写。

记:如果你不骂人,团结文坛、评论界各位前辈,你可能会得到更多东西。

伊:那太常识化了,做的人太多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